课题组建立我国大陆海滩游客安全事故数据库

        滨海旅游业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海滩是滨海旅游业的重要载体。然而,海滩及其邻近水域的波浪、潮汐、暗流等动力过程复杂,加之多变的近岸海底地形,使得海滩游客暴露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的海滩动力环境之中。近年来,关于我国海滩游客安全事故的报道屡见不鲜,这表明我国海滩安全维护仍存在隐患。这些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危害海滩游客的人身安全,也影响了滨海旅游业的高质量健康发展。即将开始的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中,滨海旅游区是海洋灾害风险普查的主要承灾体之一。目前,针对我国海滩游客安全事故的研究较少,相关基础数据非常欠缺。

        针对这个问题和需求,课题组通过互联网搜索提取了2001-2019年期间公开新闻报道中的海滩游客安全事故信息,初步建立了由619条事故记录组成的我国大陆海滩游客安全事故数据库,涉及1141位失事游客(其中溺亡和失踪660人)和全部大陆沿海省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海滩游客安全事故的时空分布特征和人口特征,探讨了事故多发地区、危险时段、危险人群和危险活动的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发现事故集中发生在东海南部以及南海沿岸,每年7、8月份达到峰值,15:00—18:00时间段发生事故最多,失事游客中7~24岁的年轻群体占比最高,男性人数约为女性人数的4.2倍。已知的大部分事故发生在游客进行游泳或戏水时,海浪和潮汐是有明确记载的造成事故的最重要自然动力因素。建议重视海滩安全知识的科普宣传和安全事故的规范化管理,同时提高游客的安全意识。

        过去的海洋灾害调查和研究更多侧重于风暴潮、灾害性海浪等极端灾害事件及其引起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于平常时间中发生的海滩游客安全事故的关注较少。根据《2019中国海洋灾害公报》,2010年—2019年间平均每年有63人因风暴潮和灾害性海浪死亡或失踪。而本研究发现,此十年间仅网络公开报道的游客安全事故平均每年就有58人死亡或失踪,足见海滩游客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本研究以“我国大陆海滩游客安全事故数据库及事故特征分析”为题,发表在自然资源部主管的学术期刊《海洋开发与管理》,旨在为滨海旅游区的海洋灾害风险现状调查和防灾减灾策略制定提供支撑。课题组硕士生陆旭为论文第一作者,张弛老师为通讯作者。

        目前,课题组正在进一步收集海滩特征、近岸水体、气象条件、社会经济、人文背景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信息,继续丰富海滩游客安全事故数据库,以期进一步明确事故影响因素并建立事故发生概率的预测模型。

 

参考文献:

陆旭, 张弛*, 时健, 李方明, 张尧. 我国海滩游客安全事故数据库和事故特征分析.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1, 6: 3-11.

原文链接: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11.3525.P.20200918.1450.004.html

Posted in 新闻中心,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