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新增两项科研项目

     近日,课题组获批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和江苏省海洋科技创新专项1项。

     由张弛老师负责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近岸人工沙坝养滩的喂养效应研究”以近岸人工沙坝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人工沙坝地形突变对波流演化特性的影响机制,分析人工沙坝向岸移动和形态演变的波流互制输沙机理,探讨喂养过程中的人工沙坝-天然地貌相互作用机制,旨在阐明近岸人工沙坝养滩的喂养机理,为实际养滩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由张弛老师作为课题负责人之一的江苏省海洋科技创新专项“生态海岸立体化机动监测系统研发及示范性应用”针对海岸整治修复的监测需求,将自主研发基于水下机器人和无人船为载体的生态海岸立体化机动监测系统,实现覆盖岸滩-水面-海底的动力地貌和生态环境多目标监测与快速响应,并在连云港等地的典型岸线修复工程中开展示范性应用,为海岸整治修复的监测模拟与评估提供技术支撑。

2018年上海交大“船海纵横”——船舶海洋与力学暑期学校之行

    海军建筑和海洋工程涵盖知识面广,同时注重理论知识和创新应用,关于这一主题的新概念、技术和方法不断出现。2009年以来,国际船舶海洋与力学暑期学校为国内外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交流机会,今年7月30日我们课题组的学生(曹向明、沈晖华、徐佳丽)有幸参加了这第十届的船舶海洋与力学暑期学校,本次暑期学校一共有国内外96位学生,33位优秀学者参加,为我们提供了高质量的学术讲座,主题包括最新的理论和应用,由国内外33位优秀的学者围绕海军建设、海洋工程和力学三个方面展开。

     30日上午的开幕式由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系副主任张新曙教授主持,张教授向我们介绍了学院与暑期学校的基本情况,以及期间的课程安排;外籍嘉宾代表:英国斯特莱思克莱德大学(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的安提拉.音希希克(Atilla Incecik)教授也表达了自己对暑期学校的高度评价及美好希冀,期待同学们有启发,专家们有收获,衷心祝愿本届暑期学校圆满举行。

     本届暑期学校共邀请了约30位国内外船舶与海洋工程和力学等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为学生授课。在首日上午的课程中英国斯特莱思克莱德大学的Atilla Incecik教授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Ronald W.Yeung教授分别以《Offshore Oil and Gas Platforms for Deep Waters》、《Analytical Tool for Configuration Design of Muti-Hull Systems》为题进行了精彩的授课,同学们提问踊跃,同行的柏师兄向Mehmet Atlar教授关于海工建筑物方面提问。

     在接下来的几天报告中,蛟龙号总指挥崔维成教授关于彩虹鱼挑战深渊极限项目的报告最为精彩,期间他向我们介绍了彩虹鱼项目的立项背景与发展策略、项目当前的进展以及项目目前遇到的困难及应对措施。崔教授提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研制使我国挤进了国际载人深潜技术发达国家俱乐部,但我们与国际最领先的水平相比仍有差距。我们到达7000米的同时,国际上探险型载人潜水器已到达了11000米,为了弥补我国在深渊生态学、地质学和生物学的空缺,决定研发一个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它包括3个万米级着陆器、1台万米级复合型无人潜水器、1台万米级载人潜水器和一条5000吨级的科考母船。目前遇到的问题一个是蓄电池在海底的寿命通常只有十几个小时,再者是对浮力材料测试时,需要1.5倍的安全系数,即若想达到11000米的水深,实则需要能达到16000到17000米水深的浮力材料,目前只能通过模型试验来解决。崔维成教授的报告主要在于鼓励我们认真科研,要敢想敢做。

     8月8号我们还参观了商飞有限责任公司和上海航海博物馆,参观了1:1的商用飞机模型,以及中国船舶的发展史,见证了航航技术的飞速发展。

    

     最后非常感谢课题组给我们这次学习的机会,让我们了解到了国内外船海研究的发展近况,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我们的见识,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这些优秀的学者们的科研精神:不仅是刻苦钻研的吃苦耐劳精神,更是不计回报的推动社会甚至是国家的发展的奉献精神。

供稿人:徐佳丽

课题组赴日照港开展岸线修复工程视频影像监测系统安装工作

       2018年7月11日至15日,郑金海老师、张弛老师带领博士生曹祝宾和迟善航赴日照港开展海龙湾“退港还海”岸线修复工程的视频影像监测系统安装工作。

       11日下午,课题组考察了海龙湾工程现场,并与工程项目部进行座谈,讨论确定了本次监测系统安装的具体工作事项和进度安排。12日,张弛老师与博士生曹祝宾、迟善航进行了安装场地的现场踏勘,确定了视频监测系统的安装点,并进行安装辅料准备。13日,在海龙湾工程项目部的协助下,经一天的努力,设备安装工作顺利完成,现场测试图像成功。14日,进行了系统外参控制点坐标采集工作。15日安装小组完成了收尾工作,至此日照港口岸线修复工程视频影像监测系统安装工作全部完成。

       该监测系统将通过最新的视频影像采集与分析方法,为工程构筑物整治、泥沙吹填、海况分析、人工沙滩演变及后期维护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提供基础数据。

 

 

供稿人:迟善航

课题组赴东台调研江苏沿海滩涂植被建设研究工作

        2018年7月10日,郑金海老师、张弛老师、陈立华老师以及博士生曹祝宾、迟善航赴江苏沿海开发集团东台公司,针对正在条子泥示范垦区开展的江苏沿海滩涂植被建设微生物基新材料研制及其机理研究、条北12区极重度盐碱地改良技术集成示范和条北农业自营区土壤、气象和水质监测等科研项目,与江苏沿海开发集团副总经理周明勇等人进行深入交流和实地考察,并就合作搭建农业科创平台进行了探讨。本次调研为进一步推动滨海滩涂湿地修复及盐碱地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打下基础。

供稿人:迟善航

张弛老师与博士生李元赴天科院交流访问

2018年6月25日-26日,课题组张弛老师带领研究生李元赴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交流访问。25日下午张弛老师给课题组在天科院实习的硕士研究生王泽明开题,对王泽明硕士论文的选题以及开题报告的撰写提出了具体的建议。26日上午,张弛老师和李元同学一起参观了天科院大比尺波浪水槽实验室,并且与天科院陈松贵副研究员一起研究制定了波浪作用下人工沙坝演变机制物理模型实验的实验计划。

 

 

 

课题组师生参加海岸动力与环境国际研讨会

      2018年6月11日-6月16日,课题组师生参加海岸动力与环境国际研讨会。海岸动力与环境国际研讨会由河海大学海岸灾害及防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举办,旨在加强河海大学与奥克兰大学、南洋理工大学间的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促进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一流学科的建设。课题组张弛教授、陈立华副教授和时健博士分别作了题为:Multi-scale Morphodynamic Processes in Coastal Restoration, Microbial Technology for Vegetative Building in Coastal Beach和Non-hydrostatic Modelling of Estuarine and Coastal Hydrodynamics的学术报告,并与参会学者积极交流。值得一提的是,课题组陈大可博士和李元、蔡钰等研究生志愿者为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得了“优秀志愿者”的荣誉称号。

 

供稿人:李元

课题组赴江苏沿海开展滩涂资源修复调研

       滩涂垦区的绿色开发和湿地的保护与恢复是当前沿海滩涂资源管理和开发的新战略。近日,课题组张弛老师和陈立华老师申报的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江苏沿海滩涂植被建设微生物基新材料的研制及其机理研究获批立项。该项目以江苏沿海滩涂湿地的植被修复为服务对象,研发针对土壤改良的微生物基新材料,旨在改进适合于多类型植被的生长环境,提高植被定植效率。考虑到东台条子泥垦区滩涂资源的综合开发是江苏省沿海开发的既定计划,项目成果应用于东台条子泥垦区将具有示范性作用, 201863日至4日,张弛老师和陈立华老师带领陈大可博士研究生和马如成研究生,赴东台条子泥垦区开展前期现场调研工作。

         63日下午,江苏省沿海开发(东台)有限公司尚飞同志给大家介绍了条子泥垦区综合开发利用规划和目前垦区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张老师予大家分析了当下滩涂资源开发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挑战,以及未来需要重点研究的方向和领域。随后张老师一行冒着滚滚的热浪和咸咸的海风,对条子泥垦区内的滩涂以及垦区临海外侧滩涂开展了细致的调研工作。张老师一行发现条子泥垦区临海外侧潮滩盐沼植被非常稀少且物种单一,垦区内盐碱地脱盐亦任重而道远,采用基于微生物基新材料的高新技术进行滩涂的脱盐和植被修复具有较高实用意义和应用前景。次日,张老师一行还对垦区内不同部位水的盐度、土的温度和电导率等相关物理量进行了测量以进行更为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两日的现场调研工作对开展江苏沿海滩涂植被建设微生物基新材料的研制及其机理研究和推动东台条子泥垦区绿色开发具有指导意义,也引发大家对滩涂和湿地与人类和谐相处更为全面和深入地思考。

  

     

 

课题组参与项目荣获江苏省首届智慧海洋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近日,课题组郑金海老师和张弛老师参与的项目“生态海岸立体化机动检测系统研发及示范性应用”获得江苏省首届智慧海洋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热烈祝贺!

      该项目针对综合性海岸整治与生态修复对监测数据的更高需求,将自主研发基于水下机器人和无人船为载体的生态海岸立体化机动监测系统,覆盖岸滩-水面-水下-海底,实现多类型、多参数、大范围、高频率、多测点的动力地貌和生态环境多目标监测与快速响应,并将在连云港连岛沙滩和海州湾等典型岸线修复工程中开展示范性应用,为海岸整治修复工程的设计评价与维护提供基础支撑,推动智慧海洋高新技术发展。

 

 

祝贺课题组获得一项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近日,课题组张弛老师和陈立华老师申报的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江苏沿海滩涂植被建设微生物基新材料的”获批立项。该项目以江苏沿海滩涂湿地的植被修复为服务对象,研发针对土壤改良的微生物基新材料,旨在改进适合于多类型植被的生长环境,提高植被定植效率,并将在东台条子泥开展滩涂植被修复现场示范性应用。热烈祝贺!

 

 

 

  

课题组组团赴韩国釜山参加2018ICS学术会议

        2018年5月13日-2018年5月19日,课题组张弛老师、时健老师、隋倜倜老师组团附韩国釜山参加2018年ICS学术会议。张弛教授做了题为“Wave Nonlinear Correction for Parametric Nearshore Wave Modelling”的学术报告,时健老师做了“Modelling Wave Breaking across Coral Reefs Using a Non-Hydrostatic Model”的学术报告,隋倜倜博士后做了“Numerical Study of Standing Wave-induced Seabed Residual Response with the Non-homogeneous Soil Property”的学术报告。三位老师与会期间,就相关学术问题与国际同行展开了深入交流。